书评 | 《马斯克传》

这本最近几周新出版的《马斯克传》在我看来有 2 个最明显的特点:

  1. 这本传记是在传主事业中期完成的,这与主流的死后或者生涯退役作传是有较大区别的,因此读者对于传记中很多事迹和想法只有概率学上的认知,但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有“开盲盒”似的未知感。
  2. 传主作为一个在不同工业科技领域影响世界的人,他的许多行为与决策会很大程度地影响人类生活(例如星链和星舰)。这种关乎自身未来的不确定性与第一点叠加,即带来了阅读上的新鲜感与趣味性,同时也让读者更能感受到传记背后的现实意义。

因此本篇书评我希望从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分别是:

  • 从书籍创作的角度,探究一下本传记的行文结构和整体内容
  • 从自身体验的角度,谈论一下了解传主生平对我的个人意义
  • 从社会影响的角度,思考一下书中提及与影射的现实问题与未来展望

行文风格与结构

在这本书发售之前,出版方就已经在互联网上造势,发布了前几章的试读吊足了读者胃口。我当时对这本书的第一想法是:很吸引人,但感觉叙述方式有些浮夸。当本书正式在微信读书中上线时,我发现前面几个评论(才刚上线没多久就有书评了)大意都是认为本书不够客观、有夸大之嫌。
在我通篇读完之后,我感觉这本书前后的风格确实有明显差异:

前期像是非常典型的创业故事,行文风格带有马斯克特有的狂热感。阅读体验很像超级英雄电影的角色介绍画面,在给人物做了个简短的起源故事后伴随翻页声立刻在画面上闪入一个大比例立绘,并用醒目的方式显示角色的名字或称号。叙述上的主观性某种意义上也带来了血脉偾张的畅快阅读体验,有一种传记小说的感觉。
但是因为这些早期经历作者只能通过他人转述提取信息,这种畅快体验的代价就是细节上的夸张或缺漏。因为我自己也是程序员,所以对于书中的一些编程相关内容比较敏感,例如第一章这一处:

马斯克运用逆向工程思维搞明白了这款游戏背后的设计思路,所以他每次都能获胜。

我所关心的怎么运用、什么思路作者只字未提,这种结论性叙述在前期中不时有出现,或许也是因为作者 Walter Isaacson 作为文科生并不深入了解技术内容,尽管他曾经也出版了几部非常畅销的技术类非虚构作品。

但是另一方面,虽然作者对于一些技术细节轻描淡写,但是对于不同角色的性格塑造与观点呈现都做得非常优秀,这点在中后期作者得以跟随马斯克实地考察后体现得尤为明显。在中后部分,作者从采访的旁观者似乎变成了马斯克众多大事件的参与者,他会和马斯克讨论问题或是征求意见,甚至参加了一些公司员工的派对并与他们有或深或浅的交流,他也多次在书中用第一人称视角分享自己观点。这种“主观”的视角在我看来是一种正向的主观,作者通过个人视角提供了许多常人和传统采访无法获知的细节,真实地勾勒出了他眼中的马斯克世界。

这部作品在前后风格上各有特色,而在行文结构上还是从一而终的,目录上都是“事件+时间”的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每个章节相对独立,因此甚至可以直接按章节拆分成多个短篇文章。这种封装的方式正如同程序设计一样带来了简洁感,尽管本书篇幅较长但是阅读体验十分流畅,即看即停没什么阅读的压力。

但是这种划分方式虽然保证了章节内部的连贯性,但是一定程度的非线性在跨章节的时候会有一定时间上的错乱感,对于某些参与多个公司多个时间的人物来说,这种跨章节的切割会让人物行为不够连贯。比如说某个章节毫无铺垫的介绍“马斯克的新女友”参加活动,但是马斯克认识这个新女友却是在几个章节之后才首次交代。这种方式不像事先预置的“契科夫之枪”或者刻意为之的蒙太奇,显得有点突兀。不过大部分前期阅读的困惑最终都得到了解答,所以从结果上来说还是令人满意的。

马斯克其人

传记的一大目的就是了解传主其人,并对自身有一定启示作用。往往不同的读者会关注的角度与个人经历息息相关,比如青少年会更关注童年与校园生活,刚毕业的成年人会更注重早期工作经历和爱情故事。对于我现在这个阶段,我更加代入的无疑是学习工作相关的部分。

马斯克的学校生活并没有很出彩,作者也特意标注了马斯克的考试成绩意在打破马斯克自己的造神神话。但是他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愿意冒险,并且近乎时时刻刻都在作大筹码的赌注。虽然我不屑于成功学作品,但从我看过的少量相关内容和一些励志电影来说,他们的一个典型特质我归纳为“无畏”。比如克里姆特刚毕业直接给权贵写推荐信自荐,莫奈单枪匹马拜师学艺,而马斯克义无反顾的前往美国求学创业,仿佛他们的生活没有“犹豫”二字,想到了一个目标就去实现。我认为我在这方面弗如远甚,这也是我自己明确知道但却尚未更好改进的个人缺陷。

但相较于很多有成就的人,马斯克的性格特征远超过了勇敢无畏的范畴,他的这种赌徒心理甚至具有不少贬义色彩。毕竟赌徒也有春风得意之时,但是从统计学角度来看往往最终都会功亏一篑。理性经验告诉我们要见好就收,尽管对于“好“的定义因人而异,但是估计世界上鲜有人标准会高到和马斯克一样。书中所透露出来的他的性格是一种近乎疯狂的理想主义,因此也不能将他定性为普通赌徒的”不知满足“,他深知自己满足的目标,只是这个阈值实在太高。

因此马斯克很难成为普通人心中的榜样,甚至可以认为是一个反面教材。可以设想在不同平行宇宙中,有的马斯克倒在了 Zip2 的创业中,有的马斯克败给了 08 年的危机,还有的马斯克输在了 18 年的量产危机中…我们这个宇宙的马斯克可能会覆灭在现在的推特风波之下,也可能是未来的某次大事件,但或许他会一直成功下去。他性格中的这种冒险性无疑为他个人经历增添了许多传奇色彩,因此在这个不确定的节点出版这本书也别有存在主义风味,让读者对于未被书写的历史有一种见证者般的期待与现实感。

当马斯克创业之后,我更加代入的其实是他的那些员工们,毕竟我自己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打杂人员,没有那种挥斥方遒的气魄。他对员工的很多行为唤起了我刚工作时的经历,比如程序员非常诟病的 “deploy on Friday”。一个最典型的事例应该是他对推特大刀阔斧的调整,我在 2022 年感觉他就像是个跳梁小丑。书中描写的比我之前了解的更加有戏剧性,一家注重 work life balance、允许 remote work、注重员工福利的互联网公司简直就是我的理想工作地,但是被马斯克硬生生”篡权“为一个人人自危的集权帝国。我目前的眼界肯定无法站在管理层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且站在那个角度还容易被网友批为”工贼“,得不偿失。但我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即便是这种工作氛围,为什么还是有不少数量的员工愿意追随?

我能想到的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尽管传记中很多故事看起来很有压迫感,但他们毕竟频率没那么高,马斯克至少下限还是差不多有劳动法的(虽然按书中的说法他也是美国工会的众矢之的)。比如书中提到,马斯克要求那些在家办公的推特员工重返公司坐班,并且一周至少待够 40 小时。对于推特这些原先员工这无疑是天打雷劈,但是对于我们中国的程序员来说,还有这种好事?
另一方面,马斯克的独裁尽管有很多负面性,但从做实事的角度来说他确实做成了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而员工参与这些项目也是有足够成就感的。按我个人体验来说,参与公司的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时确实是会有兴奋感,平常我即便下班的也会自己写代码,因此如果喜欢当前所做的事情,对于我这种还没有成家的人来说上班与下班的界限并不会这么明显。但是,如果在工作中遇到了无意义的任务,尤其是因为种种原因无法推进或搁置项目时会有一种挫败感。马斯克的风格就是很极端地删减官僚方面的低效率与无意义内容,让员工们狂热地朝着一个看似前途光明的险径一往无前。那么,对于员工而言,他们也就是在能够成事的正向情绪与影响个人生活的负面情绪之间权衡,

未来与冒险

比起”我们也不应该将未来交付给马斯克“这个问题,我认为更应该思考的是”我们如何应对这个马斯克所参与构建的未来“。当然,未来肯定是由多方面构成的,比如现在的 AI 狂潮马斯克是否可以赶上都是一个未知数,但他或多或少一定是会影响人类未来的。
比如星链,在消息公布之时便在知乎上掀起一阵担忧,”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古话在有反全球化和民粹主义趋势的今天确实有一定现实意义。马斯克对于乌克兰的星链援助仿佛就是个人恩泽,个人意志可以完全主导星链的使用权,这对于未来军事有很大的警示性。他本人在推特上也表示自己的爱国主义会让他优先考虑美国的福祉,这句话站在个人角度肯定无可指摘,但是对于不同国家的其他人无疑是应该警惕的。
书中提到了哈耶克的经典名言:

马斯克强调了推动其公司发展的使命所在。“我只是想把人类送上火星,用星链实现信息自由,用特斯拉加速可持续能源技术推广,把人们从繁重的驾驶任务中解放出来。”他说,“当然,人们美好的意愿可能铺就一条通往地狱的道路,但绝大多数情况下,通往地狱的道路都是由邪恶的意图铺就的。”

他不是典型的追求财富的富人,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哈耶克另外关于“富人掌权”的观点。再考虑马斯克在挥舞“言论自由”大旗后一人专权封禁或者解封账户,以及高呼自己为了全人类利益但对许多个人生活毫不关心,这些矛盾的景象在许多的专权者身上都可以看到。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富可敌国的超级公司比政体更加危险,因为公司确实可能是一个人独断专权。
作为科幻爱好者,简化版的马斯克生平很像是一个阿西莫夫《基地》中的故事——个体一意孤行改变银河未来。也正如他在书中开篇所言:

对于所有曾被我冒犯的人,我只想对你们说,我重新发明了电动车,我要用火箭飞船把人类送上火星。
可我要是个冷静、随和的普通人,你们觉得我还能做到这些吗?

我很喜欢书中他对于未来的热情,比如“技术进步不是必然的”,他的许多事迹也从一个方面体现了保守主义甚至高度自由的民主制度很难推动科技进步。但是有一个无法避开的问题就是,一个人可以影响世界,但如何保证这种“影响”是正向的?
假设按照他和《基地》的思路,那么未来只有三条路:个人(专权者)牺牲他人让世界进步、专权者牺牲他人却让世界退步、保守主义的原地踏步,这个选择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

退一步说,我在想,如果有一天马斯克真的发明了前往火星的飞船,我敢不敢踏上这个征途?
我认为我是不敢的,看到了他在书中这么多武断的降本措施,以及他对于特斯拉自动驾驶伤亡事故的不管不问,他这种以最大的宏观人类角度的人对于“代价”二字显然有着非常残酷的认知。
但话说回来这也正是冒险的魅力。书中有个耐人寻味的故事,穆勒在加入 SpaceX 时要求马斯克要将穆勒两年的薪水交由第三方托管。书中说到:

穆勒不是互联网行业的有钱人,所以他不想万一有一天SpaceX失败的话,自己还要担着被老板拖欠工资的风险。马斯克同意了,不过这样做了以后,他就会认为穆勒是雇员,而不是SpaceX的联合创始人。他认为,如果你不愿意躬身入局,用你的金钱和智慧去投资一家公司,你就没有资格成为创始人。“你不能一边要求把两年的工资托管起来,一边还觉得自己是联合创始人。”马斯克说,“想成为联合创始人,必须在付出聪明才智、辛勤耕耘的同时勇于承担风险。”

评论